标签:手机对比平台中关村

储能市场风云变中车株洲所领跑哪些巨头悄然退场

在储能领域,一场激烈的竞争正在全球范围内上演。近日,备受瞩目的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会上揭晓了2024年度中国储能企业系列榜单及《储能产业研究2025》,揭示了储能行业的最新格局。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的榜单显示,去年全球储能电池企业排名发生了显著变化。宁德时代依然稳居榜首,亿纬储能成功跻身至第二位,海辰储能也跃升至第三名。而比亚迪则跌至第四,瑞浦兰钧紧随其后位列第五。中创新航和远景动力分别上升两位,位列第六和第七名。力神排名下滑,楚能新能源和赣锋锂电成为新上榜企业,鹏辉能源则未能进入前十。

在储能系统集成商方面,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今年将国内市场部分细分为“并网装机”和“出货量”两个榜单。阳光电源在缺席一年后,今年重新回归。在并网装机量榜单上,中车株洲所遥遥领先,几乎是第二名海博思创和第三名阳光电源的总和。中车株洲所凭借其价格优势和央企背景,在新能源项目获取和并网方面占据明显优势。

从国内市场出货量来看,中车株洲所依然占据首位,阳光电源、远景能源、海博思创和新源智储分列二至五名。而去年排名八至十位的平高、许继和智光储能则跌出前十,精控能源和采日能源成为新上榜企业。

在全球市场储能系统出货量排行榜中,阳光电源稳居榜首,中车株洲所位列第二,远景能源超过海博思创排名第三。天合储能和欣旺达首次上榜,这两家公司此前已经建立了主营业务品牌,此次上榜也彰显了其在储能领域的实力。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还发布了《储能产业研究2025》。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到372 GW,同比增长28.6%。其中,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165.4 GW,同比增长81.1%,首次突破百GW大关。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到137.9 GW,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37.1%,同比增长59.9%。其中,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78.3 GW,占全球市场47%。

虽然锂离子电池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多个百兆瓦级长时储能项目的相继投运,使得锂电池累计装机占比有所下降。同时,全球储能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洗牌,中、美、欧继续引领市场发展,三国新增装机规模合计占比达到90%。中国已经连续三年保持新增装机第一,去年达到43.7 GW/109.8 GWh,占据全球市场六成份额。


特斯拉FSD中国版升级数据合规但仍为L2级本土交通环境优化超200项

特斯拉中国在近期迈出了智能驾驶技术的重要一步,正式推出了2024.45.32.12版车机系统升级,此次更新的核心亮点是向用户提供了进阶的“完全自动驾驶能力(FSD)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据悉,特斯拉在训练FSD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时,严格遵守了数据采集和使用的合规要求。

特斯拉此次在中国市场沿用了全球统一的“FSD智能辅助驾驶”命名体系,旨在保持其品牌技术标识的一致性。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特斯拉FSD被视为智能驾驶技术的前沿,但它目前仍归类于L2级辅助驾驶,要求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始终保持对车辆的控制。特斯拉中国官网明确提示,用户在使用该功能时,必须将双手放在方向盘的感应区域,视线不能离开路面,系统会通过摄像头实时监测以确保驾驶者的专注度。

针对中国的本土交通环境,特斯拉此次发布的FSD中国版进行了超过200项的专项优化,以提升其在中国道路上的适应性和安全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升级并未包括上个月刚发布的Model Y焕新版车型,特斯拉计划在未来通过OTA(空中下载技术)的方式为这些车型匹配该功能。

随着此次软件升级的推进,特斯拉成为了在中国市场首个实现高阶智能驾驶功能规模化部署的外资车企。这一举措标志着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战略进一步深入。如何在技术创新与安全监管之间找到平衡点,对于特斯拉在中国智能驾驶业务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关键挑战。

特斯拉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探索,不仅展示了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实力,也反映了中国汽车市场对智能驾驶技术的强烈需求。特斯拉此次升级的成功实施,预计将为其在中国市场赢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同时,特斯拉也强调,尽管智能驾驶技术不断进步,但驾驶员的注意力和控制仍然是确保行车安全的关键因素。特斯拉提醒所有用户,在使用智能驾驶辅助功能时,务必保持专注,随时准备接管车辆控制。

特斯拉此次车机系统升级,不仅是对其智能驾驶技术的一次重要更新,也是对中国市场消费者需求的一次积极回应。未来,特斯拉将继续在智能驾驶领域探索和创新,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多先进、安全的驾驶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