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新声从种子到丰收揭秘玉米的286倍增产奇迹
编者按:青年科学家在科研道路上有着不懈的探索精神和动人的故事,为给青年科学家提供展示自我、传播科学的舞台,同时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增强社会对科学创新的关注和支持,北京市科协联合光明网推出“科学‘新’声”系列节目,邀请青年科学家讲述科研故事,让科学界新生力量的观点和态度被更多观众听见看见,让科学的光芒照耀更广大的人群。
如何使玉米达到奇迹般的286倍增产?
中国作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明博来揭晓
首先经过层层审定筛选出高产玉米“潜力种”
但能否实现预期的产量与收益
仅凭种子自身力量是无法完全决定的
对于同品种的玉米“种子选手”
当每亩地播种下2.5公斤玉米种子时
可收获435公斤的产量
而每亩地播种下3.5公斤玉米种子时
产量可飙升至1000公斤
放大倍率提高至堪称奇迹的286倍
增产背后的科技“密”码是
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
其核心增产理念就是增加播种密度
![](/static-img/ZCYe5TU6z5v_lIKyRJqnbxvtc8NfSDDZ7tfLC28GOXsRyJ42DURBKgxzkD5hoVAA.jpg)
不过,玉米密植后
易出现群体内通风、透光降低
抗病抗逆能力降低、发生倒伏问题
然而,科研团队向来不打“无准备之仗”
在玉米拔节期
其个体生理和形态快速发生变化
对有限光温、水肥的竞争加剧
因此,必须赶在玉米植株拔节期前投入全部肥料
为防止前期生长过旺、后期脱肥
需巧妙利用滴灌水肥的一体化条件
实现对水肥的精准调控
保证玉米植株全生育季优势
在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的应用中
还将导航播种、化控抗防倒、土壤耕作等技术综合融入
以辅助密植作物更好生长
待玉米作物成熟后
通过观察收获穗数判断是否增产
如今,这一新技术覆盖几乎
整个西北灌溉玉米区、东北西部补充灌溉区、黄淮海等地区
约4500万亩应用面积
总策划:付萌萌
策划:于晓航 王可骞
制片人:战钊 宋雅娟
导演:武玥彤 宋雅娟
统筹:张蓉 王若凡
文案:姜丽田怡凡
出品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执行单位:北京科普发展与研究中心 光明网